2002 年,我在一个编辑项目中遇到了一个难题,也许只有另一位历史学家才能体会到。为了完成《二十世纪中国:新方法导论》一书,我必须弄清楚这个同名时期到底持续了多长时间。我没、家人或任何非历史学家的朋友我对中国二十世纪长度问题的困惑,因为我知道如果我说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笑出声来。我想象他们会说:“杰夫,数学从来都不是你的强项,但即使是你也应该知道,世纪的关键在于,按照定义,它们就是一百年。”
然而,如果我向我的特殊部落“历史人”的其他正式成员提及我的困境,他们更有可能点头而不是扬起眉毛或大笑。英国历史专家经常提到“漫长的 18 世纪”,其政治框架一方面是 1688 年的事件,另一方面是 19 世纪的拿破仑战争。而在《极端时代》一书中,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有力地证明了世界有一个“短暂的 20 世纪”的观点,其两端是 1917 年的俄国革命,这场革命导致了苏联的建立,以及一系列动乱,最终导致 1991 年苏联解体。
起初,我对“中国经历了短暂的二十世纪”这一概念很感兴趣,因为我银行数据 对“革命 ”这一概念的核心地位很着迷。 “革命”一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字面意思可以翻译为“剥夺统治权”(如“统治权”),但从 20 世纪初开始,它就被视为“革命”(复数小写)和“革命”(单数大写)的标准对应词。许多政治理论家和行动者赋予了这个复合词特殊的力量,关注这个术语使得“短暂的二十世纪”显得合乎逻辑。
孙中山先生 1924 年在广州,照片不详。通过Wikimedia Commons进入公共领域。
可以说,以革命组织、人物和愿景为核心的中国二十世纪始于 20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时的兵变和起义导致了清朝 (1644-1911) 的覆灭。在这些起义之后,孙中山于 1912 年 1 月 1 日掌权,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统,也是第一位自封为革命者的中国国家元首。从那时起,从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到毛泽东,几乎每一位中国高层领导人和权力竞争者都将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这样一个理念上:他正在推进国家革命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对他们的普遍挑战将集中在 1989 年的天安门广场抗议活动上,这不是为了放弃或拒绝革命项目,而是为了让它重回正轨,将它交到更有资格代表它发言的领导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