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增长。大多数国家的失业率(尤其是年轻人的失业率)飙升。最不富裕的东欧和南欧地区受灾最为严重。如今,在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大约有一半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如果说未来几年社会和政治问题有一个根源,那肯定就是这个。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增长。但更高的增长也可能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加深气候危机,并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令人不安的长期后果。有一个简单的等式可以说明这种权衡。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g )是经济增长( y)与温室气体强度增长(i)的总和:g=y+i。温室气体强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不损害气候的情况下创造收入的能力。对于给定的温室气体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权衡:因此,为了减少失业而增加的增长将进一步损害气候。
但温室气体强度并不是恒定的。由于技术进步和消费模式的变化,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每单位 GDP 排放的温室气体比几年前有所减少。在欧洲,自 2000 年以来,温室气体强度平均每年下降约 2%。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欧洲的 GDP 增长率大致相同,因此欧洲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多年来大致保持不变。自那以后,欧洲经济几乎没有增长,而温室气体强度持续下降,导致排放量减少。问题是,如果经济开始以与危机前相同的速度再次增长,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下降很可能会停止。
欧洲政界人士以站在应对气候危机的最前线而自豪。20 世纪 90 年代初,排放量确实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关闭了污染活动。但这种趋势并没有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也没有在随后的几年里(至少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保持下去。欧洲政界人士宣布的 2030 年目标——与 1990 年水平相比减少 40%——可能看起来并不大胆。事实上,这一目标的一半以上已经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 全球华侨华人数据 于经济停滞。然而,到 204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60%,十年后减少 80% 或更多的目标要求更高。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温室气体强度必须以比历史上更快的速度下降。例如,欧洲的 GDP 增长率约为每年 2%(按历史标准来看相对较低),从 2030 年起,每年的气候气体强度减少量至少需要增加三倍才能达到目标。如何彻底改变这一秩序显然是一个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