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因为它们通常比较琐碎

Posted: Tue Mar 18, 2025 5:10 am
by Bappy11
,只有五个国家成为制裁对象;到 2000 年,制裁对象已增至 50 个。制裁一度不为人知且很少使用,但现在已成为国际经济和安全政策的核心。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制裁支持者通常只提供最模糊的解释,说明他们如何期望通过施加经济痛苦来获得政治利益。从历史上看,这些解释都援引了自由主义的国家观念。因此,目标统治者被理解为理性的效用最大化者。如果制裁造成的成本超过令人反感的政策所带来的收益,他们就会改变路线;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受害的民众就会起来反抗,迫使他们这样做。早在 1967 年,加尔通对罗得西亚的研究就推翻了这种“天真的制裁理论” ——那里的民众团结在目标政权周围。尽管如此,它在 20 世纪 90 年代再次浮出水面,当时西方大使宣称制裁应该旨在伤害伊拉克人民,以胁迫萨达姆·侯赛因。臭名昭著的是,美国国务卿马德琳·奥尔布赖特说,50 万名儿童的死亡是“值得的”。但当然,这场人道主义灾难并没有推翻伊拉克政权。

由此产生的政治反弹促使政策制定者采取所谓的“智能”或“定向”制裁。这些措施据称针对的是那些对不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人,避免“附带损害”。它们通常涉及金融限制、旅行禁令和其他针对几十到几百名个人、公司或国家实体的不便。

虽然这听起来表面上很有道理,但其基本逻辑实际上同样“幼稚”。它假设目标国家完全由一小群人的偏好所驱动,因此调整他们的个人动机将导致政策变化。这是无稽之谈。尽管媒体的报道与此相反,但即使是高度专制的国家也是建立在社会和政治力量 Coinbase 数据 联盟的基础上的——这些联盟往往出奇地广泛,决定着政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例如,萨达姆政权的基础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联盟,包括逊尼派部落、城市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肥猫”承包商阶层、走私者、农村地主和库尔德合作者。虽然冻结银行账户或签证禁令可能会激怒专制领导人,但这些远不如让执政联盟感到满意和完整重要。